这是浙江首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标志着浙江的外科手术正式跨入“机器人时代”。
现场
机器人让你告别常规手术 用“绝招”搞定胰腺肿瘤
实现外科医生的梦想 钻进病人的肚子里做手术
2小时不到,这场大手术就完成了,出血量也很少。郑树森院士估计,术后患者只需两三天,就能恢复出院了。
郑树森院士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现了外科医生的梦想——钻进病人的肚子里做手术,而医生需要做的,仅仅是稳坐操作台前,一目了然地面对已被放大20倍的人体“内宫”。
而且,坐在操作台前手术,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前一台外科手术仅医生就需要4人,现在运用机器人操作,只需要1名医生,大大节省了医生的劳动力。
操控机器人进行手术什么感觉?郑树森院士形容,需要双手双脚来控制,有点像开车。“以前做手术连站几个小时,脖子特别累。现在通过机器人操控,真是轻松不少。”
实际上,达·芬奇机器人是把外科医师的很多工作在延长、拓展,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在延长他们的眼睛和手。眼睛平时看不到的地方能看到了,手够不到的地方能够到了。
链接
为什么叫“达·芬奇”
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范围应用广泛的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适合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外科等进行微创手术。是当今全球唯一获得FDA批准应用于外科临床治疗的智能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自2000年开始投入临床应用,我国于2006年由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引入。它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操作系统,拥有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组成的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以及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 之所以以达·芬奇命名,是因为达·芬奇是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的发明者,所以取这个名字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纵深
机器人做手术手会抖吗?
手术中,达·芬奇机器人可以遵照医生指示,在患者的手术部位割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这种精确是医生动刀很难达到的精确。就算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资深外科医生,也不排除有时会因为精力状况、时间长短而影响手术发挥。
郑树森院士介绍,达·芬奇机器人突破了人手的局限,在原来手伸不进的区域,机械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而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防止人手可能出现的抖动现象,尤其是狭窄解剖区域中机器手比人手更灵活。
当然,达·芬奇机器人并不是全智能的,事先还是需要通过医生,将机械手臂固定在患者需要手术的地方。然后,操作者才可以在操作台上,看见清晰的手术图像。
机器人比郑树森更厉害吗?
机器人做手术靠谱吗?比起我国肝胆胰外科领军人物、拥有几十年外科手术丰富经验的郑树森院士,难道更厉害吗?
郑树森院士笑着说,外科医生有了这台机器人更加“如虎添翼”。“因为这台机器突破了人眼的局限,机器镜能进入到人体内部,将手术视野放大20倍,这是常规手术很难比拟的。 他解释,特别像泌尿外科手术,很多器官都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虽然有B超、CT、磁共振等,医生能看到这个器官的位置,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仍然难看到那个地方是什么情况,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但达·芬奇机器人却可以通过三维成像,将这些“死角”尽收眼底。在达·芬奇机器人面前,医生似乎都成了配角。但郑树森院士提到,医生若想要操控这台机器人,经验得足够丰富,技术得足够硬。实际上,浙大一院最近半年已经派出7组医生团队赴香港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培训。
机器人做手术费用贵不贵?
达·芬奇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国外,国内却仅有少数医院拥有该手术系统。要知道,医院想拥有这么一台机器,可不容易。除了对人才资源、学科建设提出颇高要求,还得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答辩。此外,购置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花费在200多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大概1200多万元。“我们更看重的是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它可以很大程度减小患者的创伤,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郑树森院士说,随着信息化到来,患者会慢慢接受高科技。“就像过去的老式手机,发展成现在的智能机。以后患者想让机器人做手术,说不定都要排队预约呢!”那么用达·芬奇机器人做手术,手术费会不会变贵了呢?郑树森院士回答,由于耗材的原因,手术费用是增加了,但患者本身的创伤会变小、住院时间变短,总体费用差不多。
机器人做手术时网络中断怎么办?
医生坐在操作台前,通过操纵杆操控机器人,靠的是信号传输,要求网速足够快。昨日上午,浙大一院这台胰腺切除手术,是用了20M的电缆,实现信号传输的。那如果网络中断,达·芬奇机器人会不会突然不工作呢?美国一位长期从事机器人手术的妇科专家曾表示,他参与过的1000多例机器人手术中,目前从未发生过这种状况。即使发生了,医生也可以随时“顶上”,用常规手术的方法,继续为患者开刀。
延伸
或可给千里之外的患者做手术
早在2001年9月,在美国纽约的外科医师就通过操纵台,指挥远在7000公里以外,横跨大西洋的宙斯机器人,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医院手术室里一位68岁的患者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整个手术仅耗时54分钟。这次手术以首位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林德伯格命名,称为“林德伯格手术”。这台手术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患者,要想得到世界上任何一位顶尖专家亲自操作手术治疗的梦想成为了可能。
目前,国内尚无远程机器人手术,主要的困难是无线传输的速率。一旦网速提升到足够快,远程手术就可能成为常规手术。
郑树森院士畅想,或许几年以后,患者身处浙大一院的余杭院区,身在庆春路刚刚结束门诊的医生就能立即“上台”,为患者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有了达·芬奇机器人,即使我身处杭州,都可能为千里之外的印尼患者,或者我国新疆的患者做移植手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