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研究者的脑卒中创新之路
我是一名从事神经外科研究的医学科研者,致力于解决脑卒中这一全球范围内严峻的医学难题。通过近19年的不懈努力,我在神经外科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神经外科热点领域——脑重大疾病机理与干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我所在团队在脑卒中的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进展。针对出血性脑卒中,我们不仅提出了重症脑出血的新发病理论,还创立了个体化诊断治疗方案。通过显微微创技术,我们成功开发了锁孔和小骨窗入路等方法,有效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特别是在脑室出血的治疗中,我们探索了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的方法,为高龄体弱患者提供了更适合的诊疗方案。这些创新手术方法和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命质量。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我们团队建立了苏州市卒中急救地图及专病救治服务网络,通过车载专病信息系统,显著提高了卒中诊断正确率发病2小时入院率。我们还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的卒中团队工作,通过信息化移动PDA平台和PDCA循环,成功缩短了rtPA静脉溶栓的时间,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及时的救治。
在医学科学研究的浩瀚领域中,我始终坚持着对于脑卒中的深入探索,努力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医学事业和学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近五年来,通过国家基金委等科研基金的资助,我在脑卒中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脑出血方面,我们深入探究了内源吞噬细胞对于血肿清除的重要性。通过揭示IL-4/STAT6/ST2通路在血肿周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血肿消退中的关键作用,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通过鼻递送装载IL-4的纳米颗粒,我们成功提高了吞噬细胞的能力,显著改善了长期神经功能预后。此外,我们发现CBS-H2S-线粒体复合物I途径对于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持续吞噬能力的维持至关重要。通过腹腔注射H2S供体ADT,我们有效提高了血肿周小胶质细胞的持续吞噬能力,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此外,我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发现患者在脑缺血发生时外周血的Treg细胞显著降低。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揭示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后Treg细胞持续减少与出血转化的紧密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tPA诱导的出血转化可能是由于Treg细胞减少引起的。通过Treg细胞转输治疗,我们成功改善了tPA诱导的出血转化,并在神经行为学上实现了长期的保护作用。这一创新性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有望成为溶栓剂诱导的出血转化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得到了高度认可。在脑卒中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的80余篇学术论文,H因子达到47,进入了“TopicT.9001 part of Topic Cluster TC.138 - Stroke; Patients; Cerebral Hemorrhage”Top authors中排名第10位。此外,我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讲座,并主办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我团队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的创新技术。这为50余家医疗单位的医生培训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支持。我团队的努力不仅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和医学科技奖,还成功制定了高血压脑出血的专家指南和共识,为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深深感受到脑卒中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因此,我将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作为我的终极目标。从医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征程。作为一名医生,我时刻感受到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每一位患者都是生命中的独特存在,每一次治疗都是对他们生命的一次关键干预。因此,我将责任和奉献视为医者的底线。通过在神经外科一线的实践,我深刻理解科研与临床的紧密关系,不断尝试创新手术方法和个体化治疗策略。从医学实践中,我深感医学知识的宝贵,而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传承给学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以“病人”和“病例”为核心教材,以“精确诊断”和“显微手术”为核心技术,努力将医学教育做到最贴近实际、最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模拟手术、临床案例讨论和实际病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在未来的实践中游刃有余。科研是推动医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潜心科研,意味着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我始终保持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勇于尝试,每一次的发现都如同揭开生命奥秘的一把钥匙,让我对医学的追求更加坚定。
对于我个人而言,青年奖的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责任的担当。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脑卒中的机制和治疗策略,寻找新的突破点。同时,我将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努力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带入到患者的病床上,为医学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精准诊疗策略,尤其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损伤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继发性脑损伤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我希望通过持续努力,为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学科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深感科研的魅力和挑战,也坚信通过团队的协作和创新,我们能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幸福。未来我将以更高的追求和责任感,继续致力于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努力为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人类神经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