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王琳教授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5日
[教育和科研经历]
王琳(1981.8.7 — ), 肝胆外科学专家。生于青海省西宁市。2010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专业。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接受联合培养(2019-2010)。2012 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7 年破格晋升教授。2014 年起担任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2014 年获得国家优青,2015 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2016 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2017 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十余项。于 2014 年在国内较早开展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围绕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再生展开系列基础研究,在机制探索和转化治疗方面屡有重要创新。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CellMetabolism 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 ,IF>10 分 16 篇,曾三次获得美国肝病学会青年学者奖,三次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主要学术贡献]
王琳教授是我国肝胆外科学青年专家,在肝脏微创手术和肝病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相继获得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科技标兵、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青年科技新星,军委及空军高层次人才,享受军队特殊人才岗位津贴。担任美国肝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青年学组和肝脏学组委员。于 2017 年获得美国肝病学会国际青年学者奖(全世界仅五位),于 2021 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
主要学术成就 :
一、 从 分 子 水 平 首 次 揭 示 EGR2-TRIM16-TAK1 信号轴抑制脂肪肝的发生;从细胞水平首次阐明肝血窦内皮细胞失稳态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老药新用首次证实短期适量他莫昔芬对小鼠脂肪肝具有治疗作用。
二、揭示了 Notch 信号通路在加速肝纤维化进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外泌体的包装和修饰,构建了肝纤维化干预、治疗的新载体;通过选择性阻断 Notch 信号,开辟了肝纤维化干预、治疗的新途径。
三、解析了内皮细胞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空间和功能异质性。首次阐明了肝脏中央静脉区的“促增殖”内皮,可以促进肝再生;而异常血流灌注诱发的老化的“抑增殖”内皮,可以阻碍肝再生进程。
[心路历程]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成功成为一种惯性
获得树兰医学青年奖的我曾有幸得到三位“大师”的指点,从他们身上我感悟到,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惯性。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韩骅教授,是我推崇的第一位“大师”。“笃实”二字是我对他为人的诠释,也是我一直恪守的信条。从加入韩教授团队的第一天起,我便时刻提醒自己,要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因为科学研究容不得 “山寨”。实验数据返工、重复,与其说是求真,不如说是在考量我们的良心。科学假设破破立立,与其说是折磨,不如说是在考验我们的耐性。摒弃急功近利,自然水到渠成。2008 年我生日当天,收到了一份无与伦比的馈赠,我的第一篇 SCI 论文被国际肝病学顶级期刊 Hepatology 正式接收,这也创造了当时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最高分记录。凭借这些高水平论文,我相继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两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我眼中的第二位大师,是我在美国的导师,现任美国肝病学会主席 Laurie Deleve 教授,是她让我认识到“执拗”也是一种品质。不服输的个性使得我们师徒二人间经常 PK 出火花,彼此之间无休止地否定之否定,却最终得到了科学事实的肯定,智慧的火花在异国燎原。我的新发现得以在国际肝血窦研究大会和美国肝病学年会上作专题汇报;凭借优异的表现,美国南加州大学 Keck医学院授予我“院长奖”。归国伊始,我在美国的第一份研究成果投送到国际权威期刊JCI。被拒稿后,我当即质疑某评委的观点并据理力争。经过两个月的书信辩论,执拗的个性为我赢得了转机,在经过长达一年共计四次的修回后,我的研究成果终于在 JCI 获得发表。我就此成为南加州大学肝病中心在JCI 发表文章的第一人,并因此登上了学校的主页。付出有多给力,回报就有多给力。半年之后,我在美国研究工作的第二篇论文又被国际消化病顶级期刊 Gastroenterology 正式录用。
这第三位“大师”,正是我的导师——窦科峰院士。他是一个遇事沉稳、处事果敢,不愠不火、荣辱不惊的人。套用时下一个流行的词汇,就是“淡定”。近十年的耳濡目染,使得他的那份“淡定”时刻感染着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平常心看待输赢,“淡定”让我逐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学生时代我曾获得全国大学生歌手大赛西北赛区复赛第一名,学校首届十大校园之星,学校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2004 年,我以专业第一名考取硕士,2007 年我顺利通过硕博连读选拔,2009 年我成功获得教育部资助赴美深造。回国后,我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凭借博士期间以及留美学习期间优秀的学术积累我相继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了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并获得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奖、青年科技新星,军队及空军高层次人才。
2017 年我招收了自己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并开始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今年我招收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士,截至目前,我的研究团队已经有了近二十人的规模,包括副研究员一人,助理研究员若干。我们通过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潜心磨砺,相继实现了在CellMetabolism 和 NatureAging 等领域内顶级期刊发文的突破。我也非常荣幸地获得了第九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我们整个研究团队的褒奖。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惯性,那么“笃实、执拗、淡定”这些品质就是保持这一习惯、延续这一惯性的动力。感谢三位“大师”能够授我以渔,沿着他们的足迹,我将一往无前!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