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研经历]
保罗•乌利齐•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德国人,著名的医史学家、翻译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医学史和欧洲医学史,尤其擅长医学思想史、伦理史研究,研究中医40余年。
1943年8月生于德国一个药剂师之家,毕业于慕尼黑大学药学院。1969年,在台湾攻读汉语并学习中医。1984年任教授。1986年至2006年任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2006年至今,任柏林Charité医科大学中国生命科学理论•历史•伦理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德医学会副主席、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史学会会长。
[主要学术贡献]
他视野开阔,善于收集并研习史料,撰写了30多部著作,代表作《中国医学:药学史》《中华帝国的医学伦理——人类学历史的研究》《中国医学思想史》等都开创了西方中医历史研究的先河,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有些著作包括德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如《什么是医学:东西方的治疗之道》。还发表了120多篇文章,如《马王堆的发现对中医药史学研究的重大意义》《20世纪的中国药典:关于其历史与架构及结合中药这一特殊问题的考察》《20世纪中国的科学、医学与马克思主义》等。
因不堪忍受西方一些畅销的中医书中的“谬误”,他在中医翻译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精力。1986年,他出版了中医经典著作《难经》的英译本,采用英汉对照、译注结合的模式,全面呈现了《难经》的原文和有价值的注解,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一版再版,并于2003年推出葡萄牙文版本。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等人协助下,他主持翻译出版了《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系列,其中的《黄帝内经素问——古代中国医经中的自然、知识与意象》和《黄帝内经素问词典》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出版,《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王冰注本,79篇)则于2011年出版。因《素问》文辞古奥,源远流长,要精确理解原文也并非易事。他带领团队潜心收集和参考了中国现当代学者3千多篇相关期刊论文并整理了中日著名医家1600年间的600多种注释,通过在译文中添加脚注等方法,竭力呈现出《素问》的原貌。内容之全面,方法之严谨,至今无出其右者。他还完成了《被忘却的中国古代医学传统》(即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的译注工作,与眼科专家合作完成了《银海精微》的英译工作等。
《本草纲目》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外文译本能够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从2008年组织团队开展《本草纲目》英译本的翻译工作,他们先从厘清药名、病名、地名、引用的人名书名出发,目前已出版《本草纲目大词典》三卷,为《本草纲目》的翻译铺平了道路。他说,《本草纲目》这部作品对于中国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一笔财富,通过这部译著,中国的文化也将得到展示,“一旦翻译完成,这本书可以让世界读500年。”
他精于梳理医史,治学严谨,在翻译中医名著时习惯考察著作的成书年代等外围性知识,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又细心考察术语的使用语境,追溯术语创造者或早期使用者先前的生活状态和对生命的认知。他主张尊重中医的文化特质,翻译要原汁原味,忠实于原文,在翻译中回归术语产生的语境,反对生硬地套用现代西医术语。中医术语多取类比象,他主张用直译的方法还原中医术语原有的隐喻的意象。
此外,他在担任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所长期间多次组织了国际中医文献研讨会,还利用自己收藏的手抄本等丰富的中医藏品在欧洲陆续组织或协助举办了多次中医药展览,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在欧洲的传播。
2017年8月,因为在翻译中医书籍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