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研经历]
牛丽娜(1983.10.15 — ),口腔修复专家。生于河南省辉县市。201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现任该校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兼任口腔材料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Dentistry 编委、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等职。2017年获批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科金优青项目。她围绕牙、骨等硬组织的仿生再矿化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攻克了仿生钙化、硅化及杂化的技术难题,提出了纤维内矿化的全新机制,在国际上首次构建出了系列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仿生骨修复材料。目前主持国家青年863项目、国科金优青项目等7项基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Mater (IF: 39.737)、Prog Polym Sci (IF: 25.766)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影响因子>30的1篇,>20的1篇,>10的5篇,>5的23篇,累计影响因子315.07。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8年获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主要学术贡献]
牛丽娜是我国口腔修复学专家,围绕仿生矿化技术用于硬组织缺损修复的问题,在仿生矿化材料构建、矿化机制探索及其在硬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取得了突出成果。2018年获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公示中)。2017年获批国科金优青项目,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创新人物称号、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2015年获世界华人口腔医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陕西省科技新星。2013年获世界牙科研究协会Toshio Nakao奖(迄今为止亚洲唯一获得者)。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口腔生物材料及应用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攻克仿生钙化难题,实现了磷灰石在胶原纤维内部的有序沉积,构筑了仿生矿化合成的基本体系;
(2)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纤维内仿生硅化理论体系,独创性地将该体系用于仿生骨的构建,显著增强了仿生骨的活性并缩短了矿化周期,推进了仿生矿化技术的应用转化;
(3)首创仿生钙化与硅化优势互补的钙/硅杂化新技术,提出“渗透压-电荷平衡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的全新理论,形成了新一代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骨修复材料;
(4)深入研究了在体的生物矿化机理,为骨丢失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作用靶点,有助于实现硬组织缺损从材料修复到内源性自修复的重要转变。
在该领域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Mater (IF: 39.737)、Prog Polym Sci (IF: 25.766)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影响因子>30的1篇,>20的1篇,>10的5篇。先后实现了4项理论创新和3项技术突破,构筑了系列仿生矿化修复材料,为揭示生物矿化的神秘面纱,同时解决临床活性骨修复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参编口腔修复学全国统编教材。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20篇,单篇IF最高25.77,2人获陕西省优博,7人在国际国内会议获奖。形成了拥有固定成员10人的科研团队,其中陕西省科技新星3人,培养和凝聚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心路历程]
军人、牙医、老师、科研工作者是我在工作中承担的角色。我现担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国科金优青项目获得者。兼任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内科荣誉副教授、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等职。围绕牙、骨等硬组织的仿生再矿化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胶原内硅化及杂化,构建出一系列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及机械性能的矿化胶原材料,填补了该项研究中国际和国内的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攻克仿生钙化难题,实现了磷灰石在胶原纤维内部的有序沉积,构筑了仿生矿化合成的基本体系;(2)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纤维内仿生硅化理论体系,独创性地将该体系用于仿生骨的构建,显著增强了仿生骨的活性并缩短了矿化周期,推进了仿生矿化技术的应用转化;(3)首创仿生钙化与硅化优势互补的钙/硅杂化新技术,提出“渗透压-电荷平衡诱导胶原纤维内矿化”的全新理论,形成了新一代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骨修复材料;(4)深入研究了在体的生物矿化机理,为骨丢失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作用靶点,有助于实现硬组织缺损从材料修复到内源性自修复的重要转变。
近年来,发表SCI论文82篇,以第一/共一/共同通讯作者在Nat Mater (IF: 39.737)、Prog Polym Sci (IF: 25.766)、Angew Chem (IF: 11.994)、Adv Funct Mater (IF: 12.124)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5篇,其中影响因子>30的1篇,>20的1篇,>10的6篇,>5的22篇,累计影响因子315.07。研究成果获得PhysOrg、ZeitNews、Material Views China等媒体的专题报道,并受邀为Prog Polym Sci 、Adv Funct Mater等杂志撰写综述文章。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研究成果被Angew Chem主编评价为硬组织缺损修复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生物矿化国际研讨会主席Hermann Ehrlich教授在其发表在Adv Funct Mater上的长篇论著中对我们课题组在仿生矿化材料构建中的研究成果予以了高度肯定。多次受邀在世界牙科研究协会年会(IADR)进行大会发言。以第二完成人身份获批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答辩通过)。荣获2018年树兰医学青年奖、2017年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2016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人物”称号、“IADR Joseph Lister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一次、2015年“世界华人口腔医学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 “陕西省科技新星”、2014年“中国口腔医学杰出青年人才奖”、 “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一等奖”、“全军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IADR Toshio Nakao奖”(迄今为止亚洲唯一获得者)、“中华口腔医学会益达奖学金一等奖”、2012年“全国口腔粘接修复学术研讨会壁报展示一等奖”等荣誉。
一路走来,回顾前程,最大的感触便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06年我报考了著名口腔修复学专家——口腔医院陈吉华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我的研究生涯,并将方向锁定于仿生矿化技术用于修复骨、牙硬组织缺损的应用基础研究。2010年我争取到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赴美国奥古斯塔大学口腔医学院,在Franklin Tay教授的指导下攻读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两位导师不仅教学方法独特,对待学术研究还十分严格,从不会就某个学术问题给我一个确定答案,而是让我自己去检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回想起来,导师给了我开阔的学术视野,使自己没有局限于口腔的狭隘格局,常常受到大医学的滋养;同时,导师对一个方向深耕精研、持之以恒的精神,也让我深受影响。
6年的研究生学习为我后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但是工作之初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基金的支持,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有幸的是,此时我受到了青年863项目的资助,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学校为我们青年学者又专门选择了帮扶导师,进行科研思路一对一的指导,为我科研想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
受资助后我从不敢松懈,带教学、做实验、建平台,将国外所学转化为国内工作的基石。即使在怀孕生产期间,她依然马不停蹄地准备国科金、参加学术会议、出入实验室……从未停下手中的工作。在离预产期仅剩五天的时候,我毅然参加了医院学术年会,登台报告的一刻我收获了大家肯定的掌声,因为我深刻的体会到资助来之不易,唯有马不停蹄努力工作,才能不负众望。很快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发现和矿化领域近百年来的传统理论不同,聚阳离子也可以诱导纤维内矿化的发生,并且我在不同胶原模型上反复验证了这一发现,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机制研究,必将成为矿化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但是国内条件的限制,使得深入的机制研究难以开展。我决定赴国外寻找实验仪器继续研究,于是我踏上了赴美的航班。但是当时大女儿刚满4个月,新妈妈对孩子的想念常令我一夜无眠,但我很快将它化作工作动力,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我终于破解了自然骨组织纤维内矿化形成之谜,突破传统矿化理论的限制,提出并验证了渗透压-电荷双平衡诱导胶原内矿化的新理论,以论著形式发表在材料学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该项研究成果翻开了牙、骨等硬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新篇章,被矿化领域顶级专家Sommerdijk教授评价为仿生矿化领域的重要创新性发现。
在此研究基础上,我积极申报基金支持,以不断深入的开展研究,二胎怀孕期间完成了国科金优青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的申报工作。2017年6月14日二胎剖腹产手术前一刻完成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的申报,手术后一周坚持到北京参加国科金优青二审答辩,生产后仍每天晚上带着孩子工作到深夜。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这份坚持、这份执着,才能使我同年获得了优青项目、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和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并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批国科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年,无论是在国内工作还是在国外求学,我都始终笃定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信念,坚守人民军医的本色宗旨,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高昂激情和坚忍不拔、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做出出色业绩,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