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研经历]
郑哲,浙江温州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94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专业,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胸外科和心肺移植科学习交流。2002年2月至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现任院长助理,外科管委会主任,10病区主任。致力于以“提高冠心病外科疗效”为核心开展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为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效果持续改善提供依据。主持8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等期刊,多项成果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39篇,累计影响因子245.4;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主要学术贡献]
获奖人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以“提高冠心病外科疗效”为核心开展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曾先后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奖励。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发现国人冠心病患者的个体性差异,建立并验证中国冠心病外科风险评估模型(SinoSCORE);②发现冠心病外科治疗预后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靶点;③开展冠心病外科医疗质量评价与质量改善研究,建立了冠心病外科医疗质量国家标准。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ircul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等期刊,多项成果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39篇,累计影响因子245.4。
[心路历程]
我于1994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3年,1997年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外科学硕博连读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胡盛寿院士,2001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在从事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的20余年中,我主刀完成包括心脏移植、冠脉搭桥等在内的各类复杂心血管外科手术,并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胸腔镜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及推广。我是一名心外科医生,同时是一名科学研究者和一名教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使命,每一项使命我都以严谨、负责、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履行。
冠心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在各地区和医院发展不均衡,关键治疗技术临床研究不足、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现状,我在医院和导师的支持下,开展了以“提高冠心病外科疗效”为核心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搭建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网络平台,建立心血管外科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心血管外科技术疗效对比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证据,推动心血管外科质量控制和质量改善。第一、组织构建了资料完整、数据可靠的中国心血管外科专业数据库与心血管外科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心血管外科技术疗效对比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证据。“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CCSR)”是我国首个多中心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网络,该网络目前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96家心脏中心,已收集逾18万例心血管外科患者详细临床数据资料,逐步成为重要的心血管外科大数据研究平台。基于注册登记的资料研究,通过建立关键评价指标、总结质量反馈报告、实施质量督查和提供改进措施,促进了协作网络内医院心血管外科质量的全面提升。针对冠心病领域最受关注的药物支架植入技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非体外搭桥手术等临床技术和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后二级预防措施,我们开展了系列疗效对比研究和随机对比临床试验,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其中包括心脏手术围术期他汀作用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应用双联抗血小板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冠脉搭桥患者术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性临床研究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NEJM、Circulation、 JACC等重要国际期刊,多项研究被国际临床医疗指南引用。第二、建立了国人心血管外科风险评估模型(SinoSCORE),并探索可用于评估和预测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实现外科手术风险量化评估和指导临床决策。基于心血管外科数据库,我们发现国内外长期以来采用的风险评估模型—EuroSCORE并不适宜国人手术风险评估,据此我们建立了用于指导国人冠心病外科临床决策和风险预测的模型SinoSCORE ,并在全国心血管外科协作网络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该风险模型得到了国际知名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在国家自然基金支持下,我们探索了微小RNA在逆转缺血性心脏病后胶原重构和心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发现微小RNA可以成为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心脏和肾脏损伤的标记物,为进一步建立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结合的精准预测模型奠定了基础。第三、创新并推广了冠心病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了我国冠心病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国内开展和推广系列微创冠心病外科治疗技术,使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成为我国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技术和常规手段之一;通过与美国耶鲁大学医疗结果和临床评价中心(CORE)、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学院(DCRI)、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研究中心(CTSU)等国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带动了我国心血管临床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与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始终注重教学工作,开设研究生课程、编译专业教材、坚持临床带教、培养研究生,秉持“以德立身”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不断感化教育学生。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课教师,我积极参与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培养;作为博士生导师,我注重研究生培养,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作为主管教育工作的院长助理,我积极推进“医教协同”的心血管专科培训体系。我负责开设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学”课程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课程,主讲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外科等核心课程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自己也于2012年受聘为“协和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被评委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直努力建立和开展的“医教协同”的心血管外科专科培训体系也同样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的带领下,截至目前共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3人,其中2名青年骨干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协和新星,1名博士生获邀参加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全国共选拔30人,其中生物医学领域仅10人),3名研究生分别获亚洲、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医师协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一等奖,多名研究生获得国际、国内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等奖励。作为临床教师,重要的不仅是对学生在专业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医德、有医术的好大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学术信仰,德育与专业并重。
未来,我们的科研团队将继续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阜外医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网络,开展以心血管病外科治疗有效性评价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为主题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同时积极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加强青年医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与青年骨干,提高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队伍的临床科研创新水平,为最终实现我国心血管外科整体医疗质量的持续稳定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郑哲主任医师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