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兰医学奖获奖者王红阳院士出席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并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0日

       2016年5月6-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筹)主办,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沪圆满落幕。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临床医疗模式的革新和革命,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靶点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和预测的靶点,为患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措施,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诊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水平。
       本次大会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同道的大力支持,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吴孟超院士、孙颖浩院士、詹启敏院士、丁健院士、王红阳院士、陈志南院士、Andrew Futreal教授、吴一龙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并作了精彩演讲。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这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王红阳院士当选为专委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

王红阳院士前排右一


王红阳院士左边第四位

        “精准医疗”被纳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预示着基因分子诊断和个体化医疗在临床应用中将更具发展前景。在大家的期待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王红阳院士为大家做了《肿瘤异质性与个体化诊疗》的报告。
       王院士明确指出我国肿瘤防控面临严峻挑战,根据WHO(2015)统计,全球新增78.2万肝癌病例,其中我国患者占50%。肿瘤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肿瘤异质性正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因此亟需重视个性化肿瘤与炎症的关系,采取抗炎治疗。已有研究证明无论哪种病因引起的肝癌,在早期和病程中均显示出炎症反应。在2016年4月的“第三届中国个体化诊疗与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上王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三个最新的研究案例:1、miR-484可以介导炎症肝细胞到癌症细胞的转化,小剂量的干扰素IFN可以引起miR-484转录及活性;2、发现Lnc-DILC能起到抑制肝癌干细胞的作用,对IL-6有调控作用,这是发现的第一个起负向调控的Lncrna;3、对其他肿瘤有效的激酶药物对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无效。
       王红阳院士谈到,由于环境污染和老龄化等因素,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居不下。恶性肿瘤的诱因多样,病程复杂,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频繁突变,其分子机制多样而复杂,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未来癌症治疗会逐步向个性化诊疗发展,针对肿瘤异质性的特点进行精准用药。
       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我国个体化诊疗思路的拓展,也为国内外各大医院、科研院所、大学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肿瘤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生物大数据库等领域的交叉协作,更好地推动了中国肿瘤个体化精准医学研究的跨跃发展。

王红阳院士


王红阳院士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专家。第二届树兰医学奖获奖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乌尔姆大学博士,德国Max- lanck研究所生化所博士后和P.I。 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肝病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信号网络调控、肝癌新分子标志物鉴定及应用等有重要建树。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Nature Cell Bio. , J.E.M.、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两百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十三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爱茉莉女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