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研经历]
舒跃龙(1970.3.2 — ),病毒学专家,研究员。生于湖南省洞口县。1998年毕业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传染病防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病毒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2004年以来,主要系统开展流感病原学和病毒跨种传播机制及流行变异规律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首次发现并确定H7N9和H10N8两种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初步阐明了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致病和传播的分子机制。2)针对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这一新发传染病,发现了新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探索了天然免疫在其感染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3)针对流感病毒变异和流行规律的复杂性,通过流感病毒病原学系统研究,阐明了我国流感的流行规律及耐药特征。
[主要学术贡献]
舒跃龙研究员是我国病毒病研究方面,特别是流感病毒研究的知名专家。近5年通过对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及流行变异规律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JID、JV、EID等主流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600)。主持、参加国际国内科研课题二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9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并获得3项专利授权。2009年获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2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
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1)国际上首次发现并确定H7N9和H10N8两种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可突破种属屏障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对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结合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双受体”结合特点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结合特点主要与其血凝素蛋白(HA)的Q226L和G186V的氨基酸突变有关。
(2)针对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了活禽市场及其环境是导致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来源,且不同于季节性流感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途径。并进一步证明天然免疫系统如巨噬细胞和NK细胞在H5N1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通过对我国50余年来监测到的流感病毒病原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我国南方有夏季和冬季两个流行高峰,而北方只有冬季一个流行高峰的流行特征;揭示了我国流感从南方传播到北方的流行规律和耐药特征。
[心路历程]
2003年我刚从美国回国,加入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不到一年,亲眼目睹了一场毫无准备的遭遇战,这就是SARS,我们一上来就被SARS这个神秘的病毒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是狼狈不堪。发生在2003-2004年应对SARS中的一幕一幕都深深地刺激了我,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SARS的硝烟刚刚散去,我2004年被任命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这又是一个处于风口浪尖的职位,因为此时国际上又在关注一个新的病毒是不是会引起全球的流感大流行,这就是在过去10年中不断在媒体中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我刚当上国家流感中心的主任,H5N1禽流感疫情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那是 2004年1 月份,广西隆安县的一群鸭子被发现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这是我国首起动物禽流感疫情。为了防止动物疫情向人间扩散,还没被正式任命的我就作为专家组成员赶往疫情现场,这是我第一次亲历疫情现场处置。但疫情仅仅得到短暂控制,动物疫情此后在各地此起彼伏,人感染病例也不断出现。2005年我们发现我国第一例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这是一个湖南农村的一个小男孩。检测结果出来以后,SARS阴影影响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针对我们的检测结果,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了一个专家组对我们的结果进行复核,这种怀疑的态度和当时国内外设备、技术手段的巨大差距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要想让世界同行认可,你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过硬,否则永远没有发言权”。因此国家流感中心不仅是中国的流感中心,而应该是国际的流感中心。当时在国际上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4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领导着全球的流感防控,我们必须成为全球第5个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迈入全球防控领导者的行列。2007 年 8 月,世卫组织对我国国家流感中心进行了第一次评估,虽然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相比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之后我们在人才、硬件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迈开了大规模前进的步伐,最终,六年的发展和技术提升有了回报,使得我们有能力从容应对了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仍然清晰地记得2009年4月25 日这天,那是一个星期六,我正在驾车的时候从电台里听到了墨西哥爆发新型流感的消息,且疫情已出现在人际间传播的迹象,很明显地存在演变成大流行性的可能,多年的经验使我敏感地意识到疫情很有可能即将发生大规模扩散。紧接着第二天,卫生部陈竺部长要求我们在 72 小时内研制出检测病毒的方法。经过我们60 个小时日夜不休的努力,测试了200多对引物,第一代甲型 H1N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终于装配成功,这为我国成功防控甲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由于多年的努力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在甲流疫情应对中的出色表现,2010 年 10 月 28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批准国家流感中心成为第 5 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这也意味着我国成为首个进入这一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核心圈”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中心在我国得以建立,不仅可以使我国及时得到国际上的监测信息,大大推动我国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的应对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我国与世卫组织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增加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这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多年的传染病防控的经历也让我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传染病?在过去的30年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1-2种新发传染病,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能是被动挨打,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通过10年的努力证明只要我们织好一张网,而这张网上有时刻监视敌人出现的侦探和哨兵,我们就有可能第一时间发现敌人,消灭敌人。我们10年织成 了一张覆盖了我国31个省所有的地市级,包括554家哨点医院和408家实验室的大网,每时每刻在监视着病毒的变化。正是有了这张网,让我们能够在2009年甲流刚传入我国就被四川省成都市疾控中心捕获,使得我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干预流感大流行。也正是有了这张网,在2013年上海等地突然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确定其病原是一种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这张网不仅保护中国人民的健康,也保护了全球民众的健康,2009年我们为古巴东南亚等多个国家提供诊断试剂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抗击甲流疫情。2013年我们及时地将我们的科研成果与世界共享,避免了社会恐慌,被称之为全球传传染病防控的典范。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面临很多科学问题,而对这些科学问题的回答将进一步帮助我们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例如我们通过对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具有结合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受体的“双受体”结合特点是其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重要原因。而且发现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是造成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成功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了技术保障,保护了老百姓的健康,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不仅没有出现SARS的被动局面,并且赢得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Nature杂志发表述评,认为中国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成功赢得了全球的尊敬,也被国际上称为传染病防控的典范。2014年,我又带领团队又发现感染人类的H10N8和H5N6两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因调频”机制来说明禽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同传染病不断做斗争的历史,从天花、霍乱、鼠疫到今天的埃博拉,我们无时不处在传染病的威胁之中。战斗是没有止境的,现在我有很多同事又远赴非洲帮助非洲人民抗击埃博拉疫情。我的梦想就是当任何传染病威胁人类的时候我们都能够从容面对,人们不再害怕,社会不再恐慌,而这些梦想的实现都依赖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防控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对我来说我有三个希望,一是希望彻底解决我国目前流感疫苗生产需要外国提供种子的局面,在中国开发流感疫苗种子株的制备技术;二是希望带领自己的团队通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后我希望中国流感监测网能够在今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舒跃龙教授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