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十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吕奔教授

2024-03-26




[教育和科研经历]

        吕奔(1983.05-).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中南大学教授、研究员。临床医学-免疫学双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及美国Feinstein医学研究所。为国家杰青、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获得者。现担任中南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湘雅医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危重症与血液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一线工作,在重症凝血病和多脏器衰竭的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突破,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lmmunity(3篇),Cell Research,Blood和PNAS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著。先后荣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


[主要学术贡献]


        吕奔教授长期从事危重症发病机制研究与临床一线工作,在危重症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首创了“炎症介质单分子荧光示踪技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活体荧光监测技术”等新方法,为危重症的基础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揭示了危重症的重要发病机理--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发广泛血栓形成,发现了高体温通过ZBP1蛋白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导致危重症的发生,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被国内外同行评价为“对科学界的杰出贡献与重大理论突破”,产生较大国际影响力。受邀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评奖机构)等知名院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主旨报告,并当选为美国休克学会的组委会成员(唯一亚洲委员)。危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而其致死机制还尚不清楚,国际上目前仍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因此危重症治疗新药研发被列为国家医学中心的重要科技攻关方向之一。基于前期理论研究基础,吕奔团队还鉴定了系列靶向干预先导分子,发明了用无抗凝活性肝素治疗脓毒症的新方法,为危重症治疗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思路。吕奔团队不仅有望在危重症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到国际引领,而且其应用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巨大的市场潜能。

[心路历程]        

聚焦危重症研究,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做科研,要勇于攻坚克难

   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从而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全球每年有约5000万脓毒症病例,1100万病例死亡,比癌症还要多两百万例,但是它却不会出现在疾病死亡排名中。因为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在重症医学领域,我们称它为“三高”:首先,发病率高。ICU里,每三个患者就有一个是脓毒症;其次,死亡率高。全球的死亡率为20%,部分地区高达30%到40%;再次,救治费用高,倾家荡产也不一定挽救生命。从两千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研究它。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把它彻底搞清楚。而我的目标,就是攻克它。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炎症因子理论”成为脓毒症研究的主流方向,Kevin Tracey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之一。2008年,我自荐当他的学生,他非常直白的拒绝了我,我毫不客气地说:“你近两三年缺乏顶尖级科研成果,就是因为没有招收像我这样的学生。”他给了机会,我也兑现了我的承诺。博士快毕业时,我研究发现蛋白激酶R(PKR)促进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释放,连续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和PNAS上发表了原创性科研成果。

做科研,要坚持实事求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医生科学家,只在实验室里是不行的,在临床中和敌人近身交战,才能发现敌人的破绽。在临床上,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脓毒症患者时常伴有一种并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它让病人的微循环中到处都是血栓,严重堵塞血管,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于是我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揭示了凝血与免疫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索了细胞程序性死亡引发热射病(重症中暑)等类脓毒症的重要致死原因,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在Science、Immunity、CellResearch、Blood等学术期刊,研究成果也被认为是“对科学界的杰出贡献与重大理论突破”。

做科研,要心中装着人民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相应分子通路进行干预与实际应用便成为了重要的内容。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临床上常见的用于抗凝的药物肝素,能够高效且选择性地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11(Caspase-11)的活化。同时我们也使用了化学修饰法,进一步分离了肝素的抗凝作用和抗炎作用,合成了低抗凝活性肝素,减少了传统肝素会增加出血的潜在风险。将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药效、更小的副作用。而肝素又能从猪身上大量提取,经济又实惠,将有望解决老百姓用药贵的难题。

   我们要大胆打破常规,勇于进行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很多事太容易想当然,因其看似简单,却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科研之路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需要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科研之路也同样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只有潜心科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类福祉。自勉之,共勉之!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