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九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曹鹏教授

2023-03-16



[教育和科研经历]

        曹 鹏(1979.03.13-), 中 药 药 理 学 专家,生于江苏南通,2006 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临床中药学交叉医学创新中心主任。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先后主持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杰青、优青等)和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研发的AC591 颗粒获 1.1 类中药新药临床批件,是全球首个针对化疗诱发的外周神经毒性获批临床的复方中药,建立的创新中药研究模式被 Facultyof1000 推荐为中药研究的“金标准”,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年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荣誉。

[主要学术贡献]

        曹鹏研究员是中药药理学专家,在中西医结合肿瘤药理以及创新中药研制等领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2021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江苏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在中药缓解化疗相关的外周神经毒性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发生率高,危害大,临床缺乏安全有效药物。从中医血痹角度重新认识化疗相关神经毒性,在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复方作用机理和新药创制方向开展了系统性工作,研制出 AC591 颗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 1.1 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实现了成果转化,通过循证证据,明确了 AC591 的临床优势,形成了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的创新中药研究模式被Facultyof1000 推荐为中药研究的“金标准”。
        二、在中药克服肺癌分子靶向药耐药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 EGFR 分子靶向药一年后会发生耐药。首次报导 STAT3和 Src-YAP 共激活是 EGFR 分子靶向药耐药的新机制,从清热解毒中药中筛选发现了5 个成分对 EGFR-TKI 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并解析了作用机制和直接作用靶点,完成了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增加的临床前研究, 在 Lancet Oncol、JNCI、Cancer Res 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24 篇。
        三、在中药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耐受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PD-1 与 PD-L1 的结合抑制 T 细胞功能,阻断 PD-1 与 PD-L1 相互作用是癌症的重要免疫疗法,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仅有 30%。率先报道补气中药人参来源的植物囊泡可以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有效促进 PD-1 抗体抗肿瘤疗效,降低其副作用,研究结果先后在 J Immunother Cancer、MolTher 等期刊发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囊泡是人参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加深了对中药的科学认识,也是首次发现药用植物来源的囊泡具有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目前国际多个课题组开展人参囊泡相关的跟踪性研究。

[心路历程]

        2022 岁末,我荣获树兰医学青年奖,备受鼓舞和振奋。在此,非常感谢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和评审委员会对我及团队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非常感谢各界同仁对我研究工作的关心和帮助。
        回望来路,感慨万千,我与中医药的缘分冥冥中自有注定。16 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本博连读毕业,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收到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美国梅奥诊所等众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或工作邀请函。那一年,少年不羁、豪情满志,结合自身兴趣和优势,我最终选择留在国内工作,作为课题组长,组建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自此进军并扎根祖国中医药事业,现为二级研究员、国家杰青,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青年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
        一、矢志不渝、久久为功,促进中医药科学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6 载春秋,我沉潜守寂、砥砺耕耘,始终坚持临床导向,将基础研究和临床问题相结合、中西医药相结合,不断探索摸索、开拓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先后主持 8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杰青、优青等)和“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在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较为显著的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发表 SCI 论文150 余篇。该领域主要学术贡献有:
       (一)研发了全球首个针对化疗诱发的外周神经毒性获批临床的复方中药,为创新中药研究提供新模式
        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高、危害大、临床缺乏安全有效药物。本人领衔团队从中医血痹角度重新认识化疗相关神经毒性,在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复方作用机理和新药创制方面开展了开创性、系统性研究工作,研制出 AC591 颗粒获 1.1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高质量循证证据,明确了 AC591 的临床优势,形成了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的创新中药研究模式被Faculty of 1000 推 荐 为 中 药 研 究 的“ 金 标准”。
       (二)解码清热解毒中药抗分子靶向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展现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新优势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 EGFR 分子靶向药一年后会发生耐药。本人领衔团队首次发现 STAT3 和 Src-YAP 共激活是 EGFR 分子靶向药耐药的新机制,从清热解毒中药中筛选发现了 5 个成分对 EGFR-TKI 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并深入解析了作用机制和直接作用靶点,完成了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增加的临床前研究。与西班牙肺癌协作组主席 Rafael Rosell 医生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研究,先后在 Lancet Oncol、JNCI、Cancer Res 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三)发现人参囊泡具有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为揭示中药助力抗肿瘤的科学内涵提供新样式
        大部分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响应是亟待破解的临床重大问题。本人领衔团队从补气中药具有扶正驱邪的功效出发,发现补气中药人参来源的植物囊泡可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有效促进 PD-1 抗体抗肿瘤疗效,降低其副作用,研究结果相继在 J Immunother Cancer、Mol Ther 等期刊发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囊泡是人参发挥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深化了对中药的科学认识,也首次发现药用植物来源的囊泡具有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功能,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引发了国际多个课题组开展人参囊泡相关的跟踪性研究。
        二、厚积蓄势、担当作为,推动中药学科攀峰
        2019 年,因机缘巧合,我有幸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承担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学校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认真学习领会新思想新精神,规划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并将自身团队研究深度融入一流学科建设发展。2020-2022年,中药学连续 3 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位列全国第一,在 GDI 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2021 年,以“整体发展水平和成长提升度位列第一档”的卓越成绩书写了首轮一流学科建设评估的满意答卷,顺利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新征程;2022 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药学、药学学科均取得学院历史最好成绩。
        三、科研育人、甘为人梯,培养中医药拔尖人才
        纵观人类繁衍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推动医学科学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多年来,我坚持教学与科研相长、坚守立德树人使命,作为药学院院长,我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深化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作为导师,我甘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梯”,利用 Seminar、Lecture 等多形式与学生们分享科学前沿知识,交流研究新思路新方法。如果要在黑暗中探索破解科研之谜,那么,我愿成为一盏明灯,为莘莘学子照亮前行的路。
        悉心灌溉的小树会不断成长、壮大,历时 16 年,我所创建的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团队成员的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下,已建设成为一支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获批江苏省临床中药学交叉医学创新中心,从这里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走向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继续为祖国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新元肇启、再立新功,助推祖国医药事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强调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把事做大、把人做小”,此次我有幸获得树兰医学青年奖是肯定和荣誉,更是鞭策和激励,成绩和荣光属于过去,面向今后的科研工作,我将率领团队持续深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和创新中药研制领域,坚持“四个面向”,不断破解医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和行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出更多原创性、突破性、创新性成果,培养更多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生命健康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矢志不渝追求科技创新和医学进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迈向世界舞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科技力量。
        江山代有人才出,希望寄予青年。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发展医学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的赤诚情怀,无疑丰厚滋养了新时代青年医药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发展。面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衷心希望广大青年医药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踔厉奋发,勇攀高峰,开创经天纬地新篇章,建功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