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九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俞梦飞教授

2023-03-16



[教育和科研经历]

        俞梦飞(1987.01.24—), 颅 颌 面 组织发育及再生学专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2015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近年获得国家优青、省杰青资助。现任浙大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兼任 BDM 创刊副主编,IJOS、BMEMat、Regenerative Dentistry 编委,国际牙医师协会 Fellow。他以“颅颌面组织缺损修复及再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方向,首次实现颅缝早闭症颅骨缝线的功能化再生,发表口腔领域首篇 Cell;开创性研发全牙位覆盖的个性化仿生根型种植体。发表SCI 论文 69 篇(一作 / 通讯 42 篇), 主编专业书籍 1 本,授权专利 12 项、转让 4 项,曾获挑战杯国赛特等奖(口腔唯一)、国际日内瓦发明金奖、中华口腔医学科技三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项 8 项,获评浙江科协封面人物。

[主要学术贡献]

        俞梦飞教授聚焦颅颌面组织发育及再生,在“生物材料介导的再生微环境如何调控细胞行为并实现颅颌面组织重塑”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绩,首次实现颅缝早闭症颅骨缝线的功能化再生,提升了我口腔学科的国际影响力;针对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卡脖子”难题,开创性研发全牙位覆盖的个性化仿生根型种植体;完成了我口腔学科基础 -临床 - 转化三平台建设及多学科交叉合作,提高了口腔疑难疾病诊治水平。2018 年协同创办《生物设计与制造》(BDM) 并担任副主编,2021 年获省杰出青年基金,同年获评省科协封面人物,2022 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同年指导研究生获挑战杯国赛特等奖(口腔唯一)、国际日内瓦发明金奖。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
        一、首次解析颅缝早闭症特异性神经认知障碍类型,成功重塑 Twist1 + /- 小鼠的功能化颅骨缝线并阐明其再生机制,发表口腔领域首篇 Cell(NIH 长篇封面报道),为临床颅缝早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低创性治疗方式。
        二、聚焦高端医疗器材 - 国产种植体的研发和落地,通过选择性梯度激光熔融技术,开创性研发全牙位覆盖的个性化仿生根型种植体,创办牙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完成标准化 GMP 车间并制备个性化种植体标样,完成全系列理化及生物学三方检测,获得人体伦理批件。

[心路历程]

         口腔医学——不仅仅只是牙医
        18 年前,一封“求是蓝”的录取通知书,将我带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校园,从此我与浙大口腔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浙大口腔,也感激浙大口腔对我的培养。从西子湖畔的口腔科到华家池畔的口腔医学中心,浙大口腔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在这里,我有太多太多难忘的回忆了——第一次用红蜡雕刻栩栩如生的牙时,我惊喜地发现了这个专业更多的乐趣;举起右拳宣誓时,我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一字字敲打在心上,从此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遇见了为我启明引航的导师后,我结交了共同奋斗的好友,邂逅了一场最浪漫最长情的遇见。

        博士期间,依托浙大口腔完善的国际交流平台,我有幸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之后又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这些出国交流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启发我将“再生”的概念引入颅缝早闭症。口腔医学属于医学专业下的一级学科,是高度专业化的医学门类,它绝不等于牙医。虽然口腔医生会治疗很多牙齿相关疾病,但是整个颌面部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是口腔医生的工作范畴。你也许看见过患有“颅缝早闭”的儿童,他们脑袋狭窄,头颅畸形,并伴有智力障碍。这背后,常常是一个痛苦的家庭。长期以来 , 这种颅颌面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颅缝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一个简单的缝隙,它是包含了干细胞的结缔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纤维关节。我立即联想到,既然颅缝是有干细胞的“实体组织”,为什么不能把“再生”概念引入到“颅缝早闭”治疗中,进而让头颅部“丢失”的组织重新按照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再生。2018 年 6 月起,我赶赴美国加洲大学颅面分子研究中心,在合作导师柴洋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创新思路启动针对这类疾病的研究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探索,每天16 小时的持续工作,上千只基因敲除的老鼠,终于迎来了成功的那一刻。发表口腔相关研究领域首篇 Cel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将其作为同期封面进行了长篇评述(NIH,Cover Events),我们的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构建了颅缝早闭神经认知障碍动物模型,初步阐述了其发生机制;首次提出功能化颅缝再生概念,通过组织工程方式实现长期仿生颅缝维系,并阐明其发生机制。
        与 此 同 时, 本 人 也 聚 焦 高 端 医 疗 器械国产化“卡脖子”难题,带领团队开创性研发全牙位覆盖的个性化仿生根型种植体;完成了口腔学科基础 - 临床 - 转化三平台建设及多学科交叉合作,提高了口腔疑难疾病诊治水平。团队围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等纲要,在已获批的国家及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的基础上,聚焦颅颌面组织再生前沿技术及国产个性化种植体的产业落地。推进金属 3D 打印制造装备的升级,研制能够同步打印种植体和周边骨组织的复合打印机。同时,研发强化界面种植体以适应恶劣骨质条件,初步实现了全牙位的即拔即种即修复。团队也力争突破种植体前沿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降低种植体单价,为国家创收,为人民省钱。同时,针对口腔学科的特殊性,进一步推动医、工、信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本人也兼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带领研究生开展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合作项目。2021 年,指导的学生作品《牙颌建筑师—三维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及一体化仿生种植牙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这是当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组唯一的国赛特等奖,也是全国口腔领域唯一一个特等奖,更是浙大口腔首次在挑战杯国赛中的获奖。近年共发表 SCI 论文 71 篇,主编专业书籍 1 本,授权专利 14 项、转让 4 项,曾获国际日内瓦发明金奖、中华口腔医学科技三等奖、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项 8 项,获评浙江科协封面人物。

        另外,在浙大任职期间,本人也积极承担学生教育、思政等工作,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意识,在疫情伊始,协助学科在全国率先举办系列“5G 云峰会”,主题涵盖医、教、研、援,线上参与人数逾十万,协同创新,影响深远。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浙大口腔青年领军人物、党支部书记,多次冲锋在前,经历了多次疫情“急战”,如在浙大疫情遭遇战中,第一时间关心、看望学生;多次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带队投身抗疫一线,采样 5 城超万余人次。在社会公益实践方面,协同学科优势人才队伍援疆、下乡,通过“教育资源下沉、学科能力提升”,打造“三下沉、三提升”新模式,开展“浙江援疆医疗帮扶“系列活动,协助构建浙江、新疆口腔学科共同体;积极参与浙大口腔 - 武义口腔结对帮扶示范,开展为抗美援朝英雄无偿镶牙等为民办实事的系列活动;积极落实学术帮扶,担任宁波市一口腔中心、绍兴市口腔医院学术顾问,提升地方口腔学科科技量值。
        我想,我没有辜负浙大口腔对我的教导:科学的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如今,我依然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临床上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病痛,在科研中探索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