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六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雷晓光教授

2020-04-10




[教育和科研经历]


       雷晓光(1979.03.05 — ),药物化学专家。生于北京市。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专业,2006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博士,2006-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等研究领域。他作为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子刊、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了15项与创新药物相关的发明专利,获得了中国、美国、欧盟等多项专利授权,实现了两个候选药物的科研转化,并且获得了12项国内外重要学术荣誉,包括: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等。他曾荣获2017 年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领域获得该重要国际学术奖项。




[主要学术贡献]


       雷晓光教授是我国的国际知名化学生物学家与药物化学家,在基于天然产物的生物机制与创新药物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手段揭示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和创新型抗癌、抗多药耐药细菌感染候选药物开发等多个生物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做出的多个原创性科学发现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目前在《Cel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8年获得入选首批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曾作为科技部973、863首席科学家主持承担10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曾荣获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药物化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等15项国内外学术奖励。目前兼任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国际委员,国际药物化学领域核心期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的执行主编。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针对与生理和病理条件息息相关的典型性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系统地利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导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通过小分子探针开展深入的机理性研究,阐明了一系列新的生物作用机制和小分子调控方法,在分子层面上揭示了肿瘤、炎症等重大疾病的新的信号转导过程,并且为开发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实现了60余个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分子的高效制备,并且阐明了一系列新的生物靶点和分子作用机制,为创新型抗肿瘤、抗多药耐药细菌感染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新的理论依据。




[心路历程]


       我于1979年3月在北京出生,从小就喜欢生物、医学和药学,而我在探知生命现象、疾病的过程中,发现要想理解生命的本质、阐明疾病的原因,还是要从化学这门基础学科入手,生命过程的本质是分子之间的化学转化。因此,我从高中起就非常痴迷地学习各种化学知识,多次参加了国家化学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7年,我如愿的考入北京大学,做为第一志愿进入化学学院学习。从大学二年级起,我就进入王剑波教授课题组开展有机合成方面的科研工作。我在北大学习期间,还选修、自学了很多生物方面的课程,大大推展了我的知识视野,也为我今后从事化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指明了方向。2001年,我从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毕业后,决定去美国留学、进一步深造、开展科研工作,特别是致力于将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结合在一起的交叉研究工作。我于2006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有机合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而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生物有机化学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之后,我于2009年初学成回国,曾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中心主任。2014年,我全职加入北京大学,现任化学学院特聘教授,同时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
       回国后,我一直从事合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活性天然产物合成与功能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以及开发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的哲学命题在生命中的体现就是普遍存在的细胞死亡过程。很多非正常细胞死亡是导致人类疾病的根源。我利用化学手段帮助发现与理解细胞死亡的奥秘,并通过发现调控机理,开发小分子药物,为解除人类病痛带来新的希望。我希望未来这些研究发现最终能够写进教科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的一个个里程碑。
       独立工作以来,我在具有重要药理活性和复杂结构得天然产物全合成、活性小分子探针导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合成生物学、以及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目前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获得了10项创新药物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经开发出两个“first-in-class”候选药物分子,并且实现了科研转化,目前正在准备推进到人体临床实验;我荣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技部973、863首席科学家、万人计划等多项国内学术荣誉;还获得了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青年化学奖,中国药学会施维雅药物化学家奖等18项国内外学术奖励;我目前担任国际药学研究领域核心期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的执行主编。
       具有重要生物功能和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分子一直是全合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也是前沿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些结构复杂多样的天然产物分子可以启迪合成化学家发展新的合成策略与合成方法,同时也为化学生物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小分子探针去阐明未知的生物作用机制,和开发创新型药物分子。因此,如何系统地发现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活性天然产物分子,如何高效地制备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产物分子探针,以及如何深入地利用小分子探针阐明新的生物作用机制已经成为天然产物全合成与化学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所以,为了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回答以上出现的科学问题,我未来计划继续以活性小分子探针的发现、制备与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天然产物全合成与化学生物学的高度交叉与融合, 将基于化学思维和手段的技术创新与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开展以活性小分子探针为核心的天然产物全合成与针对非典型性细胞死亡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着重解决以下三个主要科学问题:1)简明高效地制备结构复杂的四环二萜类天然产物分子,特别是能够实现“克级”的合成,以及同步制备天然产物的类似物和衍生物,完成筛选化合物库的构建; 2)通过系统的活性筛选,获得对非典型性细胞死亡有特异性调控作用的小分子,并结合灵活的全合成路线高效制备小分子探针;3)深入利用活性小分子探针,结合有效的化学生物学手段,阐明非典型性细胞死亡(细胞自噬与细胞焦亡)的分子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我期待我未来的科研工作能够帮助人类进一步理解健康、疾病的生物机制,同时帮助开发出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型药物分子。我会在这个方向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攀新的高峰。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风采]






[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