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审专家登录|被提名人登录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树兰文化

推动中国医学学科的

发展和人才培育

联系我们contact

0571-87231858

欢迎致电树兰基金

树兰文化

第三届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孙良丹教授

2018-10-12



[教育和科研经历]


       孙良丹(1977.10.23 - ),皮肤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2007年博士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现任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2015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是我国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的青年拔尖骨干,主持10项皮肤病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系统探索银屑病等10余种常见疾病遗传学发病机制,发现100多个疾病基因变异,揭示疾病病因和遗传易感性机制,为疾病精准医学研究奠定基础。发表Nat Genet等SCI论文146篇,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人类与医学遗传学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主要学术贡献]


       孙良丹教授是我国知名皮肤病遗传学青年学者,对揭示银屑病等疾病遗传学和免疫学发病机制做出突出贡献,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吴孟超青年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学术奖励;
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如下:
一、发现10余种常见疾病100多个基因变异,解析疾病基因组易感基因变异图谱,揭示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和遗传学病因,为鉴定疾病易感人群与发病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二、发现银屑病7个功能性编码变异,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编码变异在银屑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拓展了常见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思路和策略。
三、揭示了银屑病等多种常见疾病遗传易感性、遗传异质性发生机制,为中国人群相关性疾病特异性防诊治策略制定、药物研发和诊疗靶标发现提供依据。
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原创成果,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疾病精准医疗奠定基础。发表Nat Genet等SCI论文146篇,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28次,进行交流和推广。



[心路历程]


       我1977年出生于辽宁丹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6-2001年在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度过了5年的大学生活,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我怀着继续求学深造的心愿,考入了安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2001- 2007年师从张学军教授和杨森教授,两位恩师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钻研态度,“求真、求精、求新”的治学理念,使我在皮肤科临床、科研方面得到了培养和历练。
       2007年博士毕业时,我毅然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决定留在安医,报答老师和母校的培养之恩。15年过去了,我已在合肥成家立业,成为地地道道的“老安医人”。眼见一个个患者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深感医者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地精益求精,追随科室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临床经验心得,并于2011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行医是我一辈子的职业,我会不忘初心,谨遵“好学力行,造就良医” 的校训和“逊志时敏,弘德善医”的院训,永远坚守着这个神圣的岗位。
       在工作之初,正好赶上实验室开展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张学军教授和杨森教授的带领下,我有幸逐步踏上了科研道路,从事疾病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十多年来,我一有时间就泡在实验室里,为了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学术课题曾经在实验室里住了4年,困了就睡在实验室沙发上,累了就站在实验室门外吹吹风。我先后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遗传学科进行科研训练,担任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助理和副主任等职,并于201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近年来系统开展银屑病等疾病分子遗传免疫、基因组学及环境诱因研究,阐释了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见疾病的遗传流行病学规律、遗传模式、环境诱发因素、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表型以及基因与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关系。发现银屑病、红斑狼疮、麻风、食管癌、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肝癌、胃癌、糖尿病等10多种疾病100多个易感基因,揭示了这些疾病部分遗传学发病机制和通路;发现汗孔角化症和点状掌跖角化症等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病因,取得一些具有转化医学价值的原创成果,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皮肤病遗传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相近学科的发展。自2011年起,协助学科联合《自然遗传》共同主办了6届Nature Conference-Nature Genetics Workshop《精准医学疾病基因组变异国际研讨会》,为我国疾病基因组变异研究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同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影响。
       看到团队一篇篇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发表以及学科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荣誉的不断收获,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充实和自豪。实验室和团队一直秉承“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理念,借助学科和团队的力量,我发表了Nat Genet等30多篇第一/通讯作者文章,担任Am J of Psychiat、Am J Hum Genet等20多种SCI杂志审稿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委;担任中国遗传学会人类与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青年委员,并入选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首批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荣誉。我的科研成果无论从标本收集,资料整理、课题设计、实验开展、文章撰写、润色修稿、到成果发表,无不飘洒着团队所有临床科研师生辛勤的汗水和国内兄弟单位提供样本的无私支持,我取得的点滴成绩属于整个学科和团队,老师“求真、求精、求新”的科研态度、“细节决定成败”的严谨作风,“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工作态度,将是我一辈子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时刻激励着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感谢我所在团队,感谢老师的不倦教诲和鼓励,感谢家人对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支持,使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历练和提升,我也有幸成功申请了首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金,首批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由于近年来科研上的取得的成绩,在2015年被大学党委任命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我将尽我所能,竭力为学科和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担任本科及国际MBBS班《皮肤病性病学》和《皮肤美容化妆品学》部分教学任务,同时协助学科进行科研课题方向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对外合作交流、文章撰写等系列工作。协助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我会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协助老师为每一位研究生确定合适的研究方向,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组织他们参加形式多样的讲习班、讲座和学术会议,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每周进行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近的国际研究热点文献学习讨论,培训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论文撰写能力。我也有幸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中青年领军人才培训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班,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班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班;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先后参加了第22届世界皮肤病大会、第22届韩国皮肤科年会、第20届韩国银屑病年会和亚洲银屑病论坛等国内外相关领域会议60余次。通过相关培训和会议我有幸结识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良师益友,拓展了自身的视野,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最求。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我最为难忘的一年,经过学科和兄弟单位的通力协作,我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特异性万人HLA全区域基因组精准变异图谱。HLA区域与200多种疾病发病密切相关,一直是生命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此次我们团队中国人HLA区域基因组变异图谱的构建,为开展肿瘤、免疫、感染和过敏等其他众多疾病HLA基因组变异研究,特别是进一步揭示中国人群相关性疾病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揭示中国器官移植供体/受体间HLA多样性及分布差异性提供重要依据。此次研究中构建的万人银屑病HLA基因组变异图谱,发现中国人银屑病8个HLA易感基因,也为其他疾病HLA基因组变异研究提供了借鉴。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2016》第7期,入选Nature Index,位居全球同期六百五十三万研究的Top 5%。同期《Nature Genetics》专题社论称:“HLA基因组变异信息将会对多种疾病及其易感性研究做出巨大的遗传学贡献”,Nature Research专访以此文为例评价:“疾病基因组研究在未来仍将是精准医学的基础”。今后我将进一步探索MHC等易感区域在复杂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推动疾病预测、早期诊断、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观察、靶向治疗等精准医学研究;构建和完善疑难重症皮肤病专病队列样本库和临床诊疗信息库,同时开展多组学和大数据交互映射研究,加强国内外合作,挖掘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深入阐释疾病发病机制,推动疾病精准防诊治。
       也在这一年,借助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我有幸获得了第二届教育部青年科学奖、第九届吴孟超青年基金奖、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和第十九届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并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和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样在这一年,我有幸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皮肤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遗传学组副组长、白癜风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健康服务协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医学遗传学会常委和合肥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委员。
       回首过去,我个人点滴成绩的取得与在我成才道路上给予我无私帮助、支持和关心的每一位老师、同道和朋友密不可分。当然,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改进和提升,需要各位老师和同道的提携和帮助,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我国疾病遗传学和基因组研究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绵薄之力!



[代表性著作]





[获奖者孙良丹教授风采]





[提名人]